查看原文
其他

驭鲸蹈海,不负韶华

西沪港战友之家 深海蛟龙 2021-02-11

    点上方西沪港战友之家归队

这里是复退海军的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文/陶惟善 (潜艇学院教授,曾任126、170艇部门长)



《喜迁莺 • 别西沪


战友爱,

港湾情,

顿作泪泉涌。

船头挥手汽笛鸣,

别绪贯离程。


搏险恶,

尝苦乐,

几度春风秋月。

驭鲸蹈海度华年,

谁会不流连?


      这首诗是1974年6月与马建新艇长一同奉调潜艇学校工作,于西沪港码头与战友们挥泪告别后写下的。


      “多情自古伤别离”。今天的别离之情,已不是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而是一种深沉的、崇高的军中之情。一是长年驻守的港湾之情;二是日夜相伴的战艇之情;三是生活、训练、战斗在一起的亲密战友之情。诸种情感的叠加与冲击,令人一时间实在无法排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的泪水流露出的,恰是一个军人心中无法抑制 的,最浓烈的军旅之情。


      潜艇部队的岁月是激情澎湃的岁月。有艰苦,有快乐,有雄 心,有壮志,有责任,有担当。激情凝结成了诗文,鼓舞着当时,也激励着今天。


      我想说,作为一个潜艇艇员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潜艇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是在总 的战略战役企图下相对独立行动的。他要置身于大洋深处,置身于敌后,置身于险恶的环境之中。因此,潜艇官兵总有一种孤胆英雄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


《潜艇兵》

幽幽深海下, 

悄隐影和声。 

千里走单骑, 

一兵敌万兵。 

不愁暗礁险, 

何惧逆流汹。 

挥剑赴沙场, 

请缨夺首功。



      1973年支队黑板报比赛时,我曾代表126潜艇写过一首《沁园春·沧海抒怀》词,同样充分表达了全艇官兵的满怀豪情。


《沁园春 • 沧海抒怀》 

天海蒙蒙,

密布乌云,

怒吼烈风。

望激流涌动,

轰鸣澎湃,

巨浪翻卷,

咆哮奔腾。

欲拔群礁,

欲摧列岛,

裹雨挟风任纵横。 

怜鸥燕,

竟销声匿迹,

杳音无踪。


惊涛如此汹汹。

恰助我、赳赳潜艇兵。

喜恶中铸胆,

苦中炼性,

难增我志,

险试我功。

壮士之躯,

鸿鹄之志,

愿付青春骇浪中。

精忠守,

保海疆万里,

永享安宁。



      其实,潜艇官兵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艰苦的生活、训练和战斗过程中锻炼和催生出来的。


      作为二三部门长,我有着亲身体验。东海地域岛屿众多,航道复杂,特别是频繁进出的虾峙门,航道狭窄,水流湍急,过往船只较多。复杂的环境提高了操纵技术,同时也锻炼了信心和勇气。


《出虾峙门》 

湍流激荡过峡门, 

岛岬危崖相对临。 

破浪出峡遨大海, 

艺高胆大弄潮人。


走出虾峙门后就是茫茫大海,风急浪高。当时,自己的体质不太好,1.76米的身高,体重只有110斤,不长的水面航程。呕吐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冬季海风狂暴的时候,呕吐物喷到防寒服上,瞬间即会结成冰。但责任在肩,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水面值更》

风刃虐颊狂,

欲言唇齿僵。

涛催胆水苦,

目射鸷鹰光。


      下面一首诗是写鱼雷兵实施鱼雷攻击的场面的。他们使命在身,责任在肩,总是使出混身解数,发挥出最高的技术水平,保证实现艇首长的决心和意志。他们刚毅的身影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他们响亮的口令声永远萦绕在我的耳旁。



《鱼雷攻击》 

战斗警笛鸣.

敌桅初露形。 

飞身临战位.

火速备鱼攻。

目胜鹰眼利, 

身超云豹轻。 

攀援移足快, 

设定指端灵。 

雷卧强弓矢, 

人拔肃立松。 

但闻指令“放”!

敌舰顿残倾。


      1970年,126艇从大榭岛进驻西沪港,开始参入新基地建设。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为了洗涤用水,战友们自己动手挖井;为了运动,自己动手修篮球场;为了伙食,自己到丹城买菜……



      我们的宿舍是建在半山坡上,身后是挖山形成的一道立壁。一场雨过后,上面就会有水渗出。这时侯,战友们就会把这些水引入脸盆用来洗漱。水,基本代表了当初的基地生活状况。


《水》

壁立黄崖屋后邻, 

渗滴傍雨状涔涔。 

军营初建比油贵, 

战士扮纷摆脸盆。


      上世纪七十年代,潜艇进坞修理要艇员自己参入的。刮铁锈,涂油漆等都要自己干。由于天热,水柜不通风,油漆有毒且气味难闻,有的战友在涂油漆时竟晕倒在里面。鱼雷发射管长8米,直径半米,鱼雷兵在里面除铁锈和涂油漆,身体极度受限。但他们总能凭着坚强的意志,顺利完成任务。



《修炼》

锈渣迷眼垢污身,

漆气刺鼻头脑沉。

发射管窄不由己,

唯学蠕术作屈伸。 

坞中人器同修炼,

海上双雄战寇群。 

所向披靡浪滔里, 

惊雷动处摄敌瑰。


      远航训练或执行任务,水下几十天不见太阳。舱内空气污浊。有的舱室温度达40 ~ 50度,闷热潮湿。淡水限制使用,没有新鲜蔬菜......其艰苦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远航感怀》

舱闷气浊习为常, 

汗蒸痱痒又何妨。 

醒来洗漱凭杯水, 

梦里碰头怨吊床。 

去日面滴眉目秀, 

归来须漫两颊苍。 

若君识得此中味, 

当敬英雄日月长。


      艰苦生活的磨炼,使潜艇部队官兵养成了一种充满信心,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性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部队、热爱港湾,艰苦中总能找到快乐。海上遇见渔船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一轮明月的出现可能使一天的劳顿尽去;训练间隙的一小会水面小憩,也可能使他们发出欢乐的笑声......



《破阵子 • 夜航》 

黝黝长空色暗,

习习海面风轻。 

好个无澜平静夜, 

舟嵊渔灯点点红, 

万船春汛中。


巡弋捕捞常伴,

寒暑昼夜阴晴。 

但愿明朝鱼满载, 

一路归帆尽顺风, 

码头金鼓鸣。


《鹊桥仙•远航归来》

远航归来,驶入美丽而熟悉的象山浦。

斜阳铺彩,

群山抹黛,

水荡网浮摇摆。 

喈喈声里闹白鸥, 

鱼儿跳,

扁舟欢快。


清流旧浦,

见之心热,

下令速将艇遏。 

归来满眼好风光, 

看不够,

颊飞喜色。


《普陀夜泊》 

明月出东海,

苍茫万里霜。

隐隐佛岛影,

瑟瑟水波光。 

美景驱劳顿, 

良辰入幻乡。 

迷离娥袖舞, 

把洒醉吴刚。


《海面小憩》

鸥喜翻飞上下鸣,

鲨欢摆尾戏钢鲸。

波平日丽风拂面,

三尺舰桥频笑声。


      回忆当年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为潜艇部队发展而牺牲的烈士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为了支援部队建设而默默做着贡献的潜艇官兵的眷属们。


      1959年12月1日,“418”号潜艇在训练中失事,38位官兵不幸遇难,为潜艇发展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126潜艇俱乐部的乐器都是他们遗留下的,睹物思人,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



《“四一八” • 烈士祭》

海涛汹涌兮海风寒,

壮士一别兮不复还。

碧血丹心兮昭日月,

举觞酹酒兮祝君安。


      1971年1月,我的父亲病危时,我的兄长们要电告我返乡探望,却被父亲制止了。老人家嘱咐他们:“部队训练忙,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他,更不要叫他回家,等办完丧事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吧”。


《悼父亲》

非列君王侧,

无关将帅营。

忧国常教导,

终老更叮咛:

“ 一意守疆土,

莫因家事轻”。

长歌哭我父,

卑位亦英雄!



      潜艇官兵的眷属,大部分都在远离部队的家乡,独自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为部队建设默默的做着贡献。


《眷属情》

月下花前暗自伤, 

劳辛苦痛共谁当。 

肩柔担重愁千万, 

強送笑声达海疆。


      激情岁月,青春年华,数不尽的往事,述不尽的情怀......




连载 | 《夜色朦胧的海》

▌连载 | 《你好!我的港湾》

▌原创 | 献给潜艇兵战友

▌原创 | 我爱你!美丽的西沪港

▌原创 | 难忘西沪港

▌原创 | 致心中的西沪港

▌原创 | 永远的老战友

▌原创 | 西沪港,我们来了!

▌原创 | 远山的呼唤——西沪感想

▌原创 | 二十年弹指间--遥远的军营

▌原创 | 初识潜艇

▌原创 | 我所经历的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

▌原创 | 我为你自豪!心中记忆永存的西沪港!

▌原创 | 挂光荣之家三轮车的故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西沪港战友之家”获取。

西沪港战友之家投稿二维码

“西沪港战友之家”是一家致力于促进退伍战友们情感交流、信息共享的民间组织。欢迎老兵将家中的土特产品上架到“水兵便利店”销售,有货源的战友可添加微信:154443939咨询,产品标准为:自家生产,货真价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